↑ 点击“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James Clear
译者:Sail2008
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奥根•赫立格尔(Eugen Herrigel)的德国人到日本学习日本传统箭术“弓道”。
赫立格尔师从传奇弓道大师阿波研造。研造深信,初学者在试图射中一个真实的靶子前,首先应当掌握箭术的基本功。他把这套方法推向了极致。最初四年他只允许赫立格尔射击七英尺远的一束稻草。
当最终获准射击练习大厅远端的箭靶时,赫立格尔的学习进展有些差强人意。箭总脱靶,而每射失一箭,他都变得更加沮丧。赫立格尔认为自己的问题在于瞄得不准,但研造回答说,问题不在于你是否瞄准了,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决定着结果的目标。
对老师的话深感受挫的赫立格尔脱口而出说:“那么您应该能蒙住眼睛射中目标了。”
研造顿了顿,说道:“今晚来见我。”
夜幕降临后,二人回到后院练习厅。研造走到他惯常的射击位置,远处的箭靶隐没于茫茫夜色中。这位箭术大师进入射击姿态,拉紧弓弦,射出第一箭,直入黑暗。
赫立格尔事后写道:“从声音我就知道,它命中了目标。”
研造旋即射出第二箭,再次没入夜色里。赫立格尔跳了起来,跑向后院检查箭靶。
在他的书《箭术与禅心》里,赫立格尔写道,“当我打开箭靶上方的灯光时,我惊讶地发现,第一箭正中靶心,而第二箭则把第一箭的箭尾一劈两半,穿过箭杆,插在第一箭的边上。”
伟大的箭术大师常说“一切尽在瞄准”。脚怎么站,如何持弓,放箭时该怎么呼吸,这都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在阿波研造的例子里,这位箭术大师对精确射击的过程专注到了极致,甚至无需看到箭靶也能精确复制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心活动。这种对身心的全知全觉与目标有关,它被称为“潜心”。
“潜心”是日本武术中常用的一个词汇,它是指某种放松的警觉状态。按字面意思翻译,“潜心”的意思是“心无旁骛”。换句话说,精神完全集中在动作上,同时凝神贯注于即将进行的任务。所谓“潜心”,就是在完全自我放松的情况下,保持对自己身心与环境的持续性觉知。这是某种毫不费力的警觉。
然而,在训练中“潜心”具有某种更加深刻的涵义。“潜心”就是有意识地选择生活,有目标地采取行动,而不会毫无准备地令自己陷入任何困境。
有一句著名的日本谚语是这么说的,“战斗胜利后,系紧你的头盔。”
换句话说,当你胜利时,战斗并未结束。只有当你懈怠时,当你失去使命感时,当你不再专注时,战斗才结束了。这说的也是“潜心”:就是不论目标是否达成都保持警觉的生活状态。
我们可以把这套哲学延伸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 写作:当你出版一本书时战斗并未结束。只有当你把自己视为一件已经完成的产品时,当你失去了继续提高自己的技艺所需要的警觉时,它才结束了。
• 健身:当你达到训练要求时战斗并未结束。只有当你失去专注力并逃避训练时,或者当你失去判断过度训练时,战斗才结束了。
• 创业精神:当你做成一笔大生意时,战斗并未结束。当你骄傲自满时它才结束。
进步的敌人既非失败也非成功。进步的敌人是枯燥、疲倦和缺乏专注力。进步的敌人是缺乏对过程的承诺,因为过程就是一切。
–肯尼斯•库什纳,《一箭一人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痴迷于结果的世界。和赫立格尔一样,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箭是否命中靶心。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份激情、专注与诚意投入到过程中去,比如脚如何站,如何持弓,放箭过程中如何呼吸,那么命中靶心只不过是个意外情况。
关键是不要为是否命中目标而担忧。关键是对做这件事所必须经历的枯燥甘之如饴,欣然接受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部分。关键是进入某个全知全觉、全神贯注的“潜心”时刻,把它发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
重要的不是目标,也不是终点线,而是我们达成目标的途径。一切尽在瞄准-—是为“潜心术”。
本文编译自2015年3月发表在lifehack.org网站上的一篇文章。
![]()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放牛班的秘密花园是成都小奔牛商务信息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主打原创内容的新锐自媒体,我们聚焦创业与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等新鲜热议话题,搜寻编译来自全球优质媒体的英文原创好文,为您呈现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思维另类、见解犀利的深度内容。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转载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